close
正在失去活力的上海啊,我為你憂傷|冰川觀察
原標題:正在失去活力的上海啊,我為你憂傷|冰川觀察
上海,如果需要恢復活力和自信,辦法不是沒有,是願不願面對,是敢不敢創新,有沒有魄力,有沒有智慧,有沒有耐心的問題,有沒有將改革進行到底、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勇氣。
來源| 冰川思享庫(ID:ibingchuansxk)
作者| 吾非羊
2017年4月22日,上海,雖然當天的氣溫狂飆到25度,但是不能阻擋 百樂門 舞廳前上成百上千的前來參觀的老年人的熱情。這座重新裝修開放的有著84年的歷史建築,曾是舊上海現代娛樂業和時尚生活的巔峰之作。
在這些白發蒼蒼的老人眼中, 百樂門 不僅僅是舞廳,而是一座永不消失的,代表著上海曾經的先進、超前、領先的生活方式與城市文明的坐標,乃至一種曾超越中國內地的優越感。
但是,在這個畫面背後,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上海,如同曾經輝煌的 百樂門 舞廳,它老瞭,舊瞭。即使重新修飾,也不能掩飾它衰老而失去瞭活力的現實。如同簇擁著它的粉絲,已經是白發蒼蒼平均年齡65歲的人,看不到青春、活力有朝氣的年輕人。
但是,曾經的上海,不是這樣的。
一
那時,上海是一群年輕人的故事
在百樂門,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叫吉米金。
吉米金(1918-1991),原名金懷祖,舊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址在今華東政法學院)物理系學生。但是,吉米金的才華不在物理學上,而是在爵士樂演奏上。他成為瞭舊上海華人爵士樂的靈魂人物,在20世紀40年代就玩起瞭夏威夷吉他,之後玩起瞭電吉他。
1946年,吉米金在 仙樂斯 舞廳爵士樂隊擔任吉他手,轟動上海灘。1947年,當時的 百樂門 老板鬱格非邀請吉米金到百樂門演奏,由此揭起瞭一場華人爵士樂的 吉米金潮流 。
百樂門 出現瞭第一支華人爵士樂隊 吉米金樂隊 ,在1946-1953年, 吉米金樂隊 馳名上海、東南亞和北美華人區,其樂風和特色影響瞭整整半個世紀的世界華人爵士樂。
我在十幾年前,曾遇到一個上世紀40年代的聖約翰大學學生,他用純正的老式美國腔英語對我說: 我是St. John's University畢業的。 當時他快八十歲瞭,但是還在努力學習電腦,學習用手機發短信,學習新的信息技術,不想被時代淘汰。
一個與時俱進,喜好創新,不懈追求的靈魂,不會因其體能和身體的衰老而衰老。正是這群上世紀40年代成長出來的上海有志青年,托起瞭新中國後四十年的計劃經濟時代中上海在全國工業和經濟中的示范作用。
可以說,在1900年以後的百年間,上海是中國最主要的向全國輸出自主創新技術和標準的工業城市之一。這裡出現瞭中國第一傢發電廠、煤氣廠、自來水廠、燈泡廠、紡織廠,第一艘國產大型客輪、第一部電話交換機、第一部模具線切割機等等。
而有想法、敢創新的上海青年,成為瞭著名的技術勞模。有發明硬質合金階臺式車刀,全國知名的高速切削能手盛利;有刻苦鉆研技術,試制成可配制100多種顏色的塑料著色配方的 土專傢 上海化工廠的樊阿利;有經過227次試驗,創造成功直徑0.08毫米鉆頭、填補瞭我國微形刀具空白的上海工具廠工人朱富林;有先後創造瞭12種高速切削鉆頭提高工效幾倍至幾十倍的上海鍋爐廠工人李福祥;有利用舊設備,創制成功我國第一根無縫紫銅管的慎昌銅管廠工人潘阿耀
還有在改革開放後,深化改革、轉換機制,使中國紡織機械廠重走振興之路的廠長黃關從;有治廠有方,引起國際矚目的上海柴油機廠廠長邵競武等;有上世紀90年代第一個將美國桶裝水技術中國化,讓中國人喝上桶裝純凈水的上海正廣和汽水廠廠長呂永傑;也有大膽嘗試和推進國企市場化和股份制改革的上海傢化集團董事長葛文耀,第一傢在上海南京路大膽引進美國商場開放式商品展示的帳子公司老總趙令全
那麼,現在的上海年輕人,這種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還保持著嗎?
二
現在,有一群憂傷的上海年輕人
現在的上海青年,總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和隱隱的憤懣。這種憂傷和憤懣,從著名的上海 本土派青年 聚集的 寬帶山社區 中流露出來。
該社區的文字語言以 滬語 為主,他們戴著標有 KDS-TF最光榮 的徽章,顯示為 本土上海人 與 本土上海人之間的認同與彼此保護 。
而 本土上海人 的寬泛定義是指,在1900年至1990年之前移民上海的,在1949年後擁有上海市民身份的第二、第三、第四代移民後代。而 上海人 認同的標準,主要以 滬語 為主要方言,並能夠遵守和認同上海人的風俗習慣、思維模式和交往規則。
如果用社會學方法分析這一現象,可以看出,某一社群以設定認同標準,排斥外來因素而自我封閉和聚集,是一種外界生存環境出現威脅而尋求自我保護,以聚集認同者的力量增強社群實力的行為。
也就是說, 寬帶山社區上海本土青年 的出現,是曾經領先於全國和擁有優越感的上海人,目前在面對新移民力量和其他城市趕超的轉態下,為擺脫困境的自我保護和顯示存在感的防禦性行為。在衰退和實力削減中的社群,會抱團尋求集體的力量以顯示存在和度過危機。
正如一個 上海本土派青年 哀嘆的,他們搬出瞭黃浦區的 亭子間 和石庫門,搬到瞭中環、外環的 鄉下 。全國人民都來上海 扒分 (賺錢),住進瞭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高檔樓盤,上海人自己卻進瞭郊縣的廉價房、安置房和經適房。市區的寫字樓裡擠滿瞭西裝革履的全國的大學生和精英。
而上海本土青年有的在傢 啃老 ,有的在超市做理貨員,有的在做小生意賣蔥油餅賣奶茶,有的在賣保險賣汽車跑業務,有的在街道辦事處窗口填寫單子,或者全傢三代擠在老公房裡。
甚而有人自嘲地寫瞭篇《上海七大階層生活現狀一覽》: 一,赤貧階層,這部分人群主要是上海本地人,生活在各大棚戶區、老公房、安置房、郊區民房中;二,工薪階層,主要出行工具為電瓶車、公交,有公交就不會坐地鐵,包裡放著三件寶 交通卡、雨傘和飯盒,該階層由上海本地人與外來移民平分秋色
於是乎,上海的青年人已經基本成為瞭 錢少,職業以工薪階層為主,住在老公房中,結婚買房靠啃老,開的車是外地牌照小排量,有很少的精英的人 。
而在其他的性格特征分析上,上海本地青年又給人留下瞭 沒有魄力 安於現狀 不思進取 不願意去外地和離開上海出去闖蕩 不願拉下面子撂地攤或者幹體力活,缺乏創業和創新擺脫困境的決心 等印象。
三
上海外來年輕人的理想與現實
被 寬帶山社區上海本土青年 指責為搶飯碗和惡性競爭的 硬盤 (外地青年),生活狀態其實也很艱難。
與最起碼有一套老公房在手,或者兩代老移民的存款傢底做支撐的上海本地青年相比,上海外來青年的生存壓力更重,而且他們還承擔瞭上海大部分的創業和創新的引擎,地方財稅的生產者以及附屬的壓力。
以省籍分析,在高科技企業中,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的龍頭,創辦 復旦復興 的郭廣昌、梁信軍是浙江人, 盛大科技 的創始人陳天橋也是浙江人。浙江籍青年也遍佈傳統制造工業和輕工業用品的批發零售領域,上海市場化新聞媒體的主力是四川青年和湖南青年等。
安徽青年成為瞭上海餐飲服務業、房地產中介的主力,而江蘇蘇北籍的青年成為瞭水電、煤氣、網絡等市政安裝和保養領域的主力。福建青年在賣茶葉,快印店主要是湖南青年。來自山東、河南、陜西、貴州、廣西、湖北和東北等其他內地的青年成為瞭電話銷售和推銷產品、走街串巷主力,或者在張江高科的IT公司裡編程。
他們離開傢鄉,從各種大專院校畢業,滿懷著理想和激情來到上海。他們騎著共享單車和坐地鐵上班,住在市郊結合部的合租房裡。他們有激情,有魄力,大部分受過良好的教育,具備瞭上海在1900-1949年那種充滿瞭奮鬥精神的移民青年的活力。
而正是這1990年至今前後四代(60後、70後、80後、90後)留在上海謀發展的年輕人,撐起瞭二十幾年來上海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激發出城市活力,重新成為中國第一大都會 魔都 的脊梁和動力。
是,有人留下,也有人被迫離開。最靜電機實際的情況有幾種:
一,奮鬥幾年,買不起房也買不起車,生活在出租房內,隨著上海生活成本的上漲,他們感覺每年的存款不見多,又買不起上海的房子,決定離開,去南京、杭州、蘇州等鄰近二線生活成本較低的城市。
如我的一位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的媒體同事,雖然在上海讀瞭本科和研究生,畢業後在上海工作瞭幾年,但是仍舊買不起房,於是決定去南京發展。終於在生活成本較低的南京安傢、買房,過上瞭幸福生活。
二,在上海買房後,一夜又回到瞭赤貧,不得不考慮賣掉房子搬離。在上海奮鬥瞭很多年,終於買上瞭房子,但是房貸壓力太大,生活狀況又回到瞭 解放前 ,舉步維艱。於是決定把上海的房子賣瞭,更換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或者回老傢保證自己能有尊嚴地活著且生活質量不會下降。
三,在其他地方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和創業或奮鬥或者升職的機會,如杭州、蘇州、南京、廣州、深圳、武漢、成都等地。
如同一句調侃的話:來自五湖四海的中產 鳳凰男 ,開著外地牌照小排量國產車,住在中環外環之間,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晚,承擔著養活一傢人和乃至養活半個傢族人的巨大壓力。
上海給他們選擇和上升空間是有的,但是活得太累瞭。
四
活力和創新力衰退的城市文化讓人擔憂
一個城市的年輕人的活力衰退瞭,勢必會影響這個城市的文化精神和發展活力。
雖然陸傢嘴新建的高樓大廈越來越高,外灘的百年建築一天比一天華麗,南京路和徐傢匯地鐵中的人流如故。但是,上海人(包括所有上海戶籍和非上海戶籍的在為上海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們)心中的活力感和海派文化中的創造力、包容性、開拓性較之以前,開始衰退瞭。
在上海陸傢嘴最高的摩天大樓中,使用得最多的是西門子和三菱電梯,蓋樓的工程機械是日本的三菱重工或者湖南的三一重工。在大超市沃爾瑪和傢樂福中,各種日用品中,上海本地的百年品牌如上海藥皂、光明牛奶、六神花露水等被包圍在全國各地的品牌中,露出一點點,而且這些品牌主要是中低檔價位的產品。
在南京路新世界百貨、大丸百貨、梅龍鎮伊勢丹廣場的高端奢侈品 從手表到包包再到服飾,雖然可看到有罕見的國貨,但是卻沒有上海生產的產品。這在上世紀中末葉,上海制造的中高端輕工業品占據瞭全國商場的半壁江山的時代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上海從一座生產和技術輸出型城市成為瞭消費型城市。
而引以為傲的以 中西合璧、海納百川、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大氣包容 的海派文化,也如著名的徐傢小開 老克勒 徐元章離去後的寶慶路3號的洋房一樣,陳舊、封閉、沒有生氣。
如一位上海新聞界的老同志所說, 現在的海派精神全部用在說話上,做事能力豈不衰退。申城文壇現在日趨高齡化,到處一片老面孔,空洞無聊庸俗陳舊 。
談起海派精神和文化,給人感覺就是老式留聲機放著時斷時續的周璇的沙啞歌聲,坐在躲著蟎蟲的沙發上聞著發黴的墻紙的味道,而一幫白發蒼蒼的老年人在一起回憶以前的光輝歲月,自娛自樂,無病呻吟。曾經先進的文化,由於故步自封和不圖創新,反而成瞭阻礙時代前進的老古董。
而新的海派文化,卻是新又新不起來,脫離瞭 中西合璧、海納百川、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大氣包容 的精神實質
比如最近幾年,上海電視熒幕上,最紅的節目是一個穿著旗袍的變性人嘲諷與他一樣的娛樂界人士來博得收視率,或者由一個原居委會老太太調解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搶占瞭電視屏幕,或者模仿其他省市的真人秀節目刺激觀眾,或者由幾個滑稽演員翻來覆去模仿以前的滑稽戲和獨角戲來討觀眾開心 這種在新酒囊中灌入瞭劣質酒來冒充 原釀酒 的 新海派文化 ,成瞭一個又奇怪又可笑的東西。
這些所謂新海派文化的封閉化和庸俗化,使得上海曾經享譽中國和海外的 海派文化 落到瞭一個很低的格局中。
正是由於這種畫地為牢、故步自封、缺乏瞭活除油煙機力與魄力的當代一些上海人的精神狀態,導致上海看似繁榮先進的面貌背後是創新能力的不足。
2016年12月16日發佈的《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報告2016》顯示,上海科技創新方面還存在三大短板:
一,企業研發投入亟待加強。2015年,上海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比重為60.8%,比上一年下降瞭2.6個百分點。
二,PCT專利申請量有待提高,比較2004年至2015年8月國際科創城市的PCT專利申請量,上海有近1.3萬件,東京和巴黎則分別是上海的17倍和3倍。而相比全國2015年PCT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的16.7%,上海同比增長也僅為2.1%。
三,上海作為科創中心的國際輻射帶動能力尚需提升,應在區域技術轉移中發揮重要作用,承擔全球產業轉移中技術輸出方的重要角色。而上海在技術輸出到其他省市以及國外技術交易的成交金額占比這一關鍵指標方面,雖然在2015年已升至53.3%,但是,其中輸出到國外的技術合同金額占比僅為22%。
據由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亞洲創業教育聯盟共同完成的《上海城市區域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指數》顯示,上海在創業生態與潛力維度得分65,相對薄弱,由於城市區位面積有限、部分老工業區和企業的搬離、改造、轉型等相對困難,如何克服地理位置和縱深腹地不足等,培育和留住行業領袖級、區域代表性的重量級創業企業有一定難度,與北京、杭州、深圳等相比,目前未能培育出百度、阿裡、騰訊層級的企業。
這些問題的關鍵是,上海城市文化的精神核心缺乏瞭活力和自我造血功能。膽子小瞭,負擔重瞭,不敢冒險瞭,活力下降瞭。
五
海派文化的精神要恢復起來
2017年春節後,上海市某區一條路上出現瞭一堵墻,遠看像城墻,近看像墓碑。據民眾反映,這是當地街道為整治沿街的老式小區 臟、亂、差、醜 問題而砌的 景觀墻 。這道 景觀墻 據說起初的設計風格是為瞭恢復建國初期的原始海派風貌。
這種所謂的 創新 和 美化 讓人啼笑皆非,實質是一種鴕鳥式的逃避。
其初衷是為瞭掩蓋舊城區老小區 有礙觀瞻 的目的,但是又想不出徹底改變現狀的方法,於是要用 懷舊景觀 野蠻地砌一堵墻來快速解決社區老舊的疑難雜癥,或者把當地 低端人口 趕走,或者砌墻 遮羞 。
這也顯示瞭上海一些基層職能部門在改變城市面貌,保持城市活力和創新動力上的一個問題,既急切,又想不出辦法,最後耐心和耐力都不足,想花小錢 立竿見影 改變落後面貌,急功急利而缺乏長效發展機制,最後出現結果與初衷本末倒置。
而另外一個例子是上海 新天地 舊石庫門改造為商業街區的成功案例,通過引進外資開發,運用國外舊街區改造為城市旅遊和文化景點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成功地達到瞭舊街區改造升級的目的,既解決瞭原住居民的拆遷和改善住房環境問題,又為上海增加瞭一個時尚創意商業街區的新地標。
以上兩個案例,就是在方法上開拓、創新、理性地解決瞭老城區活力問題的失敗與成功的典型案例。
這就說明,辦法不是沒有,是願不願面對,是敢不敢創新,有沒有魄力,有沒有智慧,有沒有耐心的問題,有沒有將改革進行到底、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勇氣。
解決上海城市活力的問題,光喊口號,搖大旗,乃至急功近利是不行的。上海有著積累一百多年的先進城市文明,先進文化理念,有全國首屈一指的城市硬件,能吸引到全國最好的人力資源和創新力量。
我相信,隻要堅信上海的發展是美好的,恢復海派精神的 中西合璧、海納百川、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大氣包容 的先進性和開拓性,認真規劃和執行 接地氣,有智慧 的政策,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來到上海,留在上海,刺激和引發出新一輪的創新和創業潮流,刺激陳舊的、活力衰退的海派精神重新煥發出生命力,一定能爆發出蓬勃的創造力。
那麼,希望在哪裡呢?
即將落地的 自由貿易港 就是一個大契機。十九大報告提到 要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 ,並指出 開放帶來新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來越大 , 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
上海要打破沉悶和封閉,恢復開放和包容精神,尤其要發揮上海曾經長達近百年作為遠東自由貿易港的歷史優勢,聚焦於新時代建設時期的改革開放橋頭堡和自由貿易港的目標,讓上海恢復活力和自信,讓更多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優秀青年聚集在上海,像八九點鐘的太陽,在黃浦江邊,在東海邊,再次冉冉升起!
上海,請再次抓住這次偉大的機遇,不要畏縮,不要徘徊,不要迷茫。
如最近上海Rapper滬語嘻哈歌手壽君超在其單曲《I'm Back》中所唱:
其實上海有實力額RAPPER叫叫怪怪,
隨便拉一個冊來都是叫歸來塞。
不用挑挑揀揀,
定心則則精品。
所以阿拉自噶應該要拎拎清,
要團結圈子裡相額所有額精英,
再跑冊去幫寧噶寧起,好叫拼拼。
阿拉好叫搞搞,要好叫鬧鬧,
娘寧噶曉得上海老卵,娘一拉好叫,
上海額hiphop靜電抽油煙機阿應該要立冊來,
娘寧噶曉得上海老卵娘一拉好叫。
這些,都需要讓上海的創新、開拓和活力精神要恢復出來,站起來,自信起來。上海成為一座人人想來,不想離去的城市,讓更多的有志青年Take me to Shanghai,To the town where I belong.
3BED81E59EBBE634
原標題:正在失去活力的上海啊,我為你憂傷|冰川觀察
上海,如果需要恢復活力和自信,辦法不是沒有,是願不願面對,是敢不敢創新,有沒有魄力,有沒有智慧,有沒有耐心的問題,有沒有將改革進行到底、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勇氣。
來源| 冰川思享庫(ID:ibingchuansxk)
作者| 吾非羊
2017年4月22日,上海,雖然當天的氣溫狂飆到25度,但是不能阻擋 百樂門 舞廳前上成百上千的前來參觀的老年人的熱情。這座重新裝修開放的有著84年的歷史建築,曾是舊上海現代娛樂業和時尚生活的巔峰之作。
在這些白發蒼蒼的老人眼中, 百樂門 不僅僅是舞廳,而是一座永不消失的,代表著上海曾經的先進、超前、領先的生活方式與城市文明的坐標,乃至一種曾超越中國內地的優越感。
但是,在這個畫面背後,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上海,如同曾經輝煌的 百樂門 舞廳,它老瞭,舊瞭。即使重新修飾,也不能掩飾它衰老而失去瞭活力的現實。如同簇擁著它的粉絲,已經是白發蒼蒼平均年齡65歲的人,看不到青春、活力有朝氣的年輕人。
但是,曾經的上海,不是這樣的。
一
那時,上海是一群年輕人的故事
在百樂門,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叫吉米金。
吉米金(1918-1991),原名金懷祖,舊上海聖約翰大學(校址在今華東政法學院)物理系學生。但是,吉米金的才華不在物理學上,而是在爵士樂演奏上。他成為瞭舊上海華人爵士樂的靈魂人物,在20世紀40年代就玩起瞭夏威夷吉他,之後玩起瞭電吉他。
1946年,吉米金在 仙樂斯 舞廳爵士樂隊擔任吉他手,轟動上海灘。1947年,當時的 百樂門 老板鬱格非邀請吉米金到百樂門演奏,由此揭起瞭一場華人爵士樂的 吉米金潮流 。
百樂門 出現瞭第一支華人爵士樂隊 吉米金樂隊 ,在1946-1953年, 吉米金樂隊 馳名上海、東南亞和北美華人區,其樂風和特色影響瞭整整半個世紀的世界華人爵士樂。
我在十幾年前,曾遇到一個上世紀40年代的聖約翰大學學生,他用純正的老式美國腔英語對我說: 我是St. John's University畢業的。 當時他快八十歲瞭,但是還在努力學習電腦,學習用手機發短信,學習新的信息技術,不想被時代淘汰。
一個與時俱進,喜好創新,不懈追求的靈魂,不會因其體能和身體的衰老而衰老。正是這群上世紀40年代成長出來的上海有志青年,托起瞭新中國後四十年的計劃經濟時代中上海在全國工業和經濟中的示范作用。
可以說,在1900年以後的百年間,上海是中國最主要的向全國輸出自主創新技術和標準的工業城市之一。這裡出現瞭中國第一傢發電廠、煤氣廠、自來水廠、燈泡廠、紡織廠,第一艘國產大型客輪、第一部電話交換機、第一部模具線切割機等等。
而有想法、敢創新的上海青年,成為瞭著名的技術勞模。有發明硬質合金階臺式車刀,全國知名的高速切削能手盛利;有刻苦鉆研技術,試制成可配制100多種顏色的塑料著色配方的 土專傢 上海化工廠的樊阿利;有經過227次試驗,創造成功直徑0.08毫米鉆頭、填補瞭我國微形刀具空白的上海工具廠工人朱富林;有先後創造瞭12種高速切削鉆頭提高工效幾倍至幾十倍的上海鍋爐廠工人李福祥;有利用舊設備,創制成功我國第一根無縫紫銅管的慎昌銅管廠工人潘阿耀
還有在改革開放後,深化改革、轉換機制,使中國紡織機械廠重走振興之路的廠長黃關從;有治廠有方,引起國際矚目的上海柴油機廠廠長邵競武等;有上世紀90年代第一個將美國桶裝水技術中國化,讓中國人喝上桶裝純凈水的上海正廣和汽水廠廠長呂永傑;也有大膽嘗試和推進國企市場化和股份制改革的上海傢化集團董事長葛文耀,第一傢在上海南京路大膽引進美國商場開放式商品展示的帳子公司老總趙令全
那麼,現在的上海年輕人,這種敢為人先,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精神,還保持著嗎?
二
現在,有一群憂傷的上海年輕人
現在的上海青年,總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和隱隱的憤懣。這種憂傷和憤懣,從著名的上海 本土派青年 聚集的 寬帶山社區 中流露出來。
該社區的文字語言以 滬語 為主,他們戴著標有 KDS-TF最光榮 的徽章,顯示為 本土上海人 與 本土上海人之間的認同與彼此保護 。
而 本土上海人 的寬泛定義是指,在1900年至1990年之前移民上海的,在1949年後擁有上海市民身份的第二、第三、第四代移民後代。而 上海人 認同的標準,主要以 滬語 為主要方言,並能夠遵守和認同上海人的風俗習慣、思維模式和交往規則。
如果用社會學方法分析這一現象,可以看出,某一社群以設定認同標準,排斥外來因素而自我封閉和聚集,是一種外界生存環境出現威脅而尋求自我保護,以聚集認同者的力量增強社群實力的行為。
也就是說, 寬帶山社區上海本土青年 的出現,是曾經領先於全國和擁有優越感的上海人,目前在面對新移民力量和其他城市趕超的轉態下,為擺脫困境的自我保護和顯示存在感的防禦性行為。在衰退和實力削減中的社群,會抱團尋求集體的力量以顯示存在和度過危機。
正如一個 上海本土派青年 哀嘆的,他們搬出瞭黃浦區的 亭子間 和石庫門,搬到瞭中環、外環的 鄉下 。全國人民都來上海 扒分 (賺錢),住進瞭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高檔樓盤,上海人自己卻進瞭郊縣的廉價房、安置房和經適房。市區的寫字樓裡擠滿瞭西裝革履的全國的大學生和精英。
而上海本土青年有的在傢 啃老 ,有的在超市做理貨員,有的在做小生意賣蔥油餅賣奶茶,有的在賣保險賣汽車跑業務,有的在街道辦事處窗口填寫單子,或者全傢三代擠在老公房裡。
甚而有人自嘲地寫瞭篇《上海七大階層生活現狀一覽》: 一,赤貧階層,這部分人群主要是上海本地人,生活在各大棚戶區、老公房、安置房、郊區民房中;二,工薪階層,主要出行工具為電瓶車、公交,有公交就不會坐地鐵,包裡放著三件寶 交通卡、雨傘和飯盒,該階層由上海本地人與外來移民平分秋色
於是乎,上海的青年人已經基本成為瞭 錢少,職業以工薪階層為主,住在老公房中,結婚買房靠啃老,開的車是外地牌照小排量,有很少的精英的人 。
而在其他的性格特征分析上,上海本地青年又給人留下瞭 沒有魄力 安於現狀 不思進取 不願意去外地和離開上海出去闖蕩 不願拉下面子撂地攤或者幹體力活,缺乏創業和創新擺脫困境的決心 等印象。
三
上海外來年輕人的理想與現實
被 寬帶山社區上海本土青年 指責為搶飯碗和惡性競爭的 硬盤 (外地青年),生活狀態其實也很艱難。
與最起碼有一套老公房在手,或者兩代老移民的存款傢底做支撐的上海本地青年相比,上海外來青年的生存壓力更重,而且他們還承擔瞭上海大部分的創業和創新的引擎,地方財稅的生產者以及附屬的壓力。
以省籍分析,在高科技企業中,上海高新技術企業的龍頭,創辦 復旦復興 的郭廣昌、梁信軍是浙江人, 盛大科技 的創始人陳天橋也是浙江人。浙江籍青年也遍佈傳統制造工業和輕工業用品的批發零售領域,上海市場化新聞媒體的主力是四川青年和湖南青年等。
安徽青年成為瞭上海餐飲服務業、房地產中介的主力,而江蘇蘇北籍的青年成為瞭水電、煤氣、網絡等市政安裝和保養領域的主力。福建青年在賣茶葉,快印店主要是湖南青年。來自山東、河南、陜西、貴州、廣西、湖北和東北等其他內地的青年成為瞭電話銷售和推銷產品、走街串巷主力,或者在張江高科的IT公司裡編程。
他們離開傢鄉,從各種大專院校畢業,滿懷著理想和激情來到上海。他們騎著共享單車和坐地鐵上班,住在市郊結合部的合租房裡。他們有激情,有魄力,大部分受過良好的教育,具備瞭上海在1900-1949年那種充滿瞭奮鬥精神的移民青年的活力。
而正是這1990年至今前後四代(60後、70後、80後、90後)留在上海謀發展的年輕人,撐起瞭二十幾年來上海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激發出城市活力,重新成為中國第一大都會 魔都 的脊梁和動力。
是,有人留下,也有人被迫離開。最靜電機實際的情況有幾種:
一,奮鬥幾年,買不起房也買不起車,生活在出租房內,隨著上海生活成本的上漲,他們感覺每年的存款不見多,又買不起上海的房子,決定離開,去南京、杭州、蘇州等鄰近二線生活成本較低的城市。
如我的一位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的媒體同事,雖然在上海讀瞭本科和研究生,畢業後在上海工作瞭幾年,但是仍舊買不起房,於是決定去南京發展。終於在生活成本較低的南京安傢、買房,過上瞭幸福生活。
二,在上海買房後,一夜又回到瞭赤貧,不得不考慮賣掉房子搬離。在上海奮鬥瞭很多年,終於買上瞭房子,但是房貸壓力太大,生活狀況又回到瞭 解放前 ,舉步維艱。於是決定把上海的房子賣瞭,更換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或者回老傢保證自己能有尊嚴地活著且生活質量不會下降。
三,在其他地方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和創業或奮鬥或者升職的機會,如杭州、蘇州、南京、廣州、深圳、武漢、成都等地。
如同一句調侃的話:來自五湖四海的中產 鳳凰男 ,開著外地牌照小排量國產車,住在中環外環之間,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晚,承擔著養活一傢人和乃至養活半個傢族人的巨大壓力。
上海給他們選擇和上升空間是有的,但是活得太累瞭。
四
活力和創新力衰退的城市文化讓人擔憂
一個城市的年輕人的活力衰退瞭,勢必會影響這個城市的文化精神和發展活力。
雖然陸傢嘴新建的高樓大廈越來越高,外灘的百年建築一天比一天華麗,南京路和徐傢匯地鐵中的人流如故。但是,上海人(包括所有上海戶籍和非上海戶籍的在為上海發展做出貢獻的人們)心中的活力感和海派文化中的創造力、包容性、開拓性較之以前,開始衰退瞭。
在上海陸傢嘴最高的摩天大樓中,使用得最多的是西門子和三菱電梯,蓋樓的工程機械是日本的三菱重工或者湖南的三一重工。在大超市沃爾瑪和傢樂福中,各種日用品中,上海本地的百年品牌如上海藥皂、光明牛奶、六神花露水等被包圍在全國各地的品牌中,露出一點點,而且這些品牌主要是中低檔價位的產品。
在南京路新世界百貨、大丸百貨、梅龍鎮伊勢丹廣場的高端奢侈品 從手表到包包再到服飾,雖然可看到有罕見的國貨,但是卻沒有上海生產的產品。這在上世紀中末葉,上海制造的中高端輕工業品占據瞭全國商場的半壁江山的時代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上海從一座生產和技術輸出型城市成為瞭消費型城市。
而引以為傲的以 中西合璧、海納百川、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大氣包容 的海派文化,也如著名的徐傢小開 老克勒 徐元章離去後的寶慶路3號的洋房一樣,陳舊、封閉、沒有生氣。
如一位上海新聞界的老同志所說, 現在的海派精神全部用在說話上,做事能力豈不衰退。申城文壇現在日趨高齡化,到處一片老面孔,空洞無聊庸俗陳舊 。
談起海派精神和文化,給人感覺就是老式留聲機放著時斷時續的周璇的沙啞歌聲,坐在躲著蟎蟲的沙發上聞著發黴的墻紙的味道,而一幫白發蒼蒼的老年人在一起回憶以前的光輝歲月,自娛自樂,無病呻吟。曾經先進的文化,由於故步自封和不圖創新,反而成瞭阻礙時代前進的老古董。
而新的海派文化,卻是新又新不起來,脫離瞭 中西合璧、海納百川、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大氣包容 的精神實質
比如最近幾年,上海電視熒幕上,最紅的節目是一個穿著旗袍的變性人嘲諷與他一樣的娛樂界人士來博得收視率,或者由一個原居委會老太太調解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搶占瞭電視屏幕,或者模仿其他省市的真人秀節目刺激觀眾,或者由幾個滑稽演員翻來覆去模仿以前的滑稽戲和獨角戲來討觀眾開心 這種在新酒囊中灌入瞭劣質酒來冒充 原釀酒 的 新海派文化 ,成瞭一個又奇怪又可笑的東西。
這些所謂新海派文化的封閉化和庸俗化,使得上海曾經享譽中國和海外的 海派文化 落到瞭一個很低的格局中。
正是由於這種畫地為牢、故步自封、缺乏瞭活除油煙機力與魄力的當代一些上海人的精神狀態,導致上海看似繁榮先進的面貌背後是創新能力的不足。
2016年12月16日發佈的《上海科技創新中心指數報告2016》顯示,上海科技創新方面還存在三大短板:
一,企業研發投入亟待加強。2015年,上海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比重為60.8%,比上一年下降瞭2.6個百分點。
二,PCT專利申請量有待提高,比較2004年至2015年8月國際科創城市的PCT專利申請量,上海有近1.3萬件,東京和巴黎則分別是上海的17倍和3倍。而相比全國2015年PCT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的16.7%,上海同比增長也僅為2.1%。
三,上海作為科創中心的國際輻射帶動能力尚需提升,應在區域技術轉移中發揮重要作用,承擔全球產業轉移中技術輸出方的重要角色。而上海在技術輸出到其他省市以及國外技術交易的成交金額占比這一關鍵指標方面,雖然在2015年已升至53.3%,但是,其中輸出到國外的技術合同金額占比僅為22%。
據由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亞洲創業教育聯盟共同完成的《上海城市區域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指數》顯示,上海在創業生態與潛力維度得分65,相對薄弱,由於城市區位面積有限、部分老工業區和企業的搬離、改造、轉型等相對困難,如何克服地理位置和縱深腹地不足等,培育和留住行業領袖級、區域代表性的重量級創業企業有一定難度,與北京、杭州、深圳等相比,目前未能培育出百度、阿裡、騰訊層級的企業。
這些問題的關鍵是,上海城市文化的精神核心缺乏瞭活力和自我造血功能。膽子小瞭,負擔重瞭,不敢冒險瞭,活力下降瞭。
五
海派文化的精神要恢復起來
2017年春節後,上海市某區一條路上出現瞭一堵墻,遠看像城墻,近看像墓碑。據民眾反映,這是當地街道為整治沿街的老式小區 臟、亂、差、醜 問題而砌的 景觀墻 。這道 景觀墻 據說起初的設計風格是為瞭恢復建國初期的原始海派風貌。
這種所謂的 創新 和 美化 讓人啼笑皆非,實質是一種鴕鳥式的逃避。
其初衷是為瞭掩蓋舊城區老小區 有礙觀瞻 的目的,但是又想不出徹底改變現狀的方法,於是要用 懷舊景觀 野蠻地砌一堵墻來快速解決社區老舊的疑難雜癥,或者把當地 低端人口 趕走,或者砌墻 遮羞 。
這也顯示瞭上海一些基層職能部門在改變城市面貌,保持城市活力和創新動力上的一個問題,既急切,又想不出辦法,最後耐心和耐力都不足,想花小錢 立竿見影 改變落後面貌,急功急利而缺乏長效發展機制,最後出現結果與初衷本末倒置。
而另外一個例子是上海 新天地 舊石庫門改造為商業街區的成功案例,通過引進外資開發,運用國外舊街區改造為城市旅遊和文化景點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成功地達到瞭舊街區改造升級的目的,既解決瞭原住居民的拆遷和改善住房環境問題,又為上海增加瞭一個時尚創意商業街區的新地標。
以上兩個案例,就是在方法上開拓、創新、理性地解決瞭老城區活力問題的失敗與成功的典型案例。
這就說明,辦法不是沒有,是願不願面對,是敢不敢創新,有沒有魄力,有沒有智慧,有沒有耐心的問題,有沒有將改革進行到底、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勇氣。
解決上海城市活力的問題,光喊口號,搖大旗,乃至急功近利是不行的。上海有著積累一百多年的先進城市文明,先進文化理念,有全國首屈一指的城市硬件,能吸引到全國最好的人力資源和創新力量。
我相信,隻要堅信上海的發展是美好的,恢復海派精神的 中西合璧、海納百川、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大氣包容 的先進性和開拓性,認真規劃和執行 接地氣,有智慧 的政策,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來到上海,留在上海,刺激和引發出新一輪的創新和創業潮流,刺激陳舊的、活力衰退的海派精神重新煥發出生命力,一定能爆發出蓬勃的創造力。
那麼,希望在哪裡呢?
即將落地的 自由貿易港 就是一個大契機。十九大報告提到 要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 ,並指出 開放帶來新進步,封閉必然落後 , 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隻會越來越大 , 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 。
上海要打破沉悶和封閉,恢復開放和包容精神,尤其要發揮上海曾經長達近百年作為遠東自由貿易港的歷史優勢,聚焦於新時代建設時期的改革開放橋頭堡和自由貿易港的目標,讓上海恢復活力和自信,讓更多來自全國和世界各地的優秀青年聚集在上海,像八九點鐘的太陽,在黃浦江邊,在東海邊,再次冉冉升起!
上海,請再次抓住這次偉大的機遇,不要畏縮,不要徘徊,不要迷茫。
如最近上海Rapper滬語嘻哈歌手壽君超在其單曲《I'm Back》中所唱:
其實上海有實力額RAPPER叫叫怪怪,
隨便拉一個冊來都是叫歸來塞。
不用挑挑揀揀,
定心則則精品。
所以阿拉自噶應該要拎拎清,
要團結圈子裡相額所有額精英,
再跑冊去幫寧噶寧起,好叫拼拼。
阿拉好叫搞搞,要好叫鬧鬧,
娘寧噶曉得上海老卵,娘一拉好叫,
上海額hiphop靜電抽油煙機阿應該要立冊來,
娘寧噶曉得上海老卵娘一拉好叫。
這些,都需要讓上海的創新、開拓和活力精神要恢復出來,站起來,自信起來。上海成為一座人人想來,不想離去的城市,讓更多的有志青年Take me to Shanghai,To the town where I belong.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一川抽水肥清理行|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X戰警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專業網|多鏡頭行車記錄器|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比較|多鏡頭行車紀錄器推薦|多鏡頭行車紀錄器影片
台中抽水肥專業網|台中抽水肥|台中市抽水肥|台中抽水肥推薦|台中抽水肥價格|台中水肥清運
台灣靜電機批發工廠|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油煙處理機|靜電油煙處理機推薦
優美環保科技工程-靜電機,靜電機推薦,靜電機保養,靜電機清洗,靜電油煙處理機
3BED81E59EBBE634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