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把每年的春晚都像蚊香一樣卷起來,結果令人出乎意料!
原標題:把每年的春晚都像蚊香一樣卷起來,結果令人出乎意料!
來源:一席(ID:yixiclub)
作者:向帆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其實跟我們沒有什麼關系。但是我們有一些小數據。
秘密的設計
謝謝大傢來,我叫向帆。我們現在每天都聽到人們在談大數據,大傢都覺得大數據特別地神奇。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大數據跟你有什麼關系?你可以買大數據嗎?你傢的硬盤可以放下大數據嗎?你從來不能擁有大數據,大數據不是你的。
你可以說我不需要擁有大數據,我總可以用吧。但如果你不會寫代碼,其實你也不會用。那你說我是一個用戶啊。對,我們共同擁有一個名字,叫用戶。而用戶有什麼權利呢?用戶隻能是選擇給錢或者不給錢,用收費的還是免費的。
給錢也行,但你不覺得是人傢開發什麼你就用什麼嗎?它能滿足你的願望嗎?往往有時候我們還沒有願望的時候,它們就被開發出來瞭,然後我們就跟著有瞭願望。比如說我們按照微信規定的方式開始遊玩,因為那個遊戲是他們發明的。
所以我一直在想,其實到現在為止,這些軟件並沒有解決我內心很多真正想解決的問題。社交軟件最多解決的就是社交,無法改我變內心的焦慮。
我是清華大學的老師,我最焦慮的是什麼?我最焦慮的就是我經常上課的時候,學生都看著我,就像你們現在都看著我一樣,但我不知道他們是誰。我對他們一無所知。
這個事情我應該怎麼辦呢?在很多年前我就想瞭一個辦法。那個時候他們都用QQ,我想QQ有可能是真實的他們。後來我指導2010年的畢業生王贏用QQ班群裡的數據來做瞭一個畢業設計。
比如說你可以觀察一個同學的在線時長,他有太陽、月亮、星星,如果他有很多太陽的話就是他經常在線;另外看看他們QQ有多少朋友、他在班群裡面是不是經常發言。我讓他幫我跟蹤幾個月,看看我們能看到什麼。
我們獲得這些班級的數據以後,就把它轉化瞭一下形態。女生是粉紅色的,男生是藍色的。如果他的好友越多,他的身體就會越胖。如果他在線的時間越長,他的頭發就越長。我們還做瞭一個圓圈的嘴,如果他特別愛發言,嘴巴就會越大。這樣我們就可以組合出來班裡有一些什麼樣的人物。
結果我們就看到這樣一班小怪物。雖然大傢看上去都是一樣的同學,實際上人人都非常不一樣。
尤其不一樣的,比如說這三個同學。
左邊第一個,是個美女,不上網也有很多朋友。中間那個男生他特別愛講話,而且他特別愛上網,但沒人跟他交朋友。然後右邊這個女生,她又有朋友,又愛上網,但她就是不說話。你會覺得她很神秘,你會奇怪她這朋友怎麼交的呢,不說話還能有這麼多朋友。是不是很好玩?
這種方式讓我們都覺得特別有趣,就是這樣一個小遊戲,可以讓你看到眼前的人背後的性格,作為老師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方式。
同時我也有許多自己的煩惱。很久以前我就會在深夜裡寫博客,我堅持寫瞭一段時間。有一次我的師兄跟我說,你知道嗎?有一些網站,你去拷貝一段代碼,你不用學代碼,你拷貝一段然後把它埋進去,你就可以知道誰來看過你的博客。
我當時聽完心裡一驚。我想,真的嗎?如果有那麼好的話,那我也許可以看一看,有一個人他是不是來看過我的博客。這個代碼非常神奇,隻要拷貝粘貼就好瞭,就可以跟蹤來看我博客的人。
我可以看他們看得非常清楚。比如說他是幾點來的,從哪來的,他是什麼電腦,他的瀏覽器是什麼版本的,他使用瞭什麼樣的電信服務,還有他來瞭以後在我的網站上瀏覽瞭哪些頁面。
這是一個等待的地方。我可以去觀察,他是不是從我希望的那個城市來,從我希望的那臺電腦來,他的工作性質可能決定他用什麼樣的系統。我希望他能出現。我大概等瞭一年多,確實等到瞭不少人。像有些人他會老來,但是我不知道他是誰。
後來我發現有一個人,也就是下面我標方框的那個人,她來自於成都,用一臺比較舊的電腦,還在用Windows XP。這個系統已經早就被替換瞭,已經沒什麼人用瞭,並且她還在用IE的瀏覽器。這個人最穩定,是來得最勤的、最關心我的一個來訪者。
這個人我可以大概猜到是誰,她應該就是我的媽媽。
這樣一種希望看到來訪者的心態,我不知道大傢有沒有,但有人一定有相同的感受,我估計他就是LinkedIn的開發者。
比如我登錄LinkedIn的時候,它會告訴我,這段時間有7個人來看過你。這7個人是誰啊?你可能特別想知道。
然後它就給你看照片。這4個人是誰誰誰,我大概都認識。
但是右邊你看有3個灰的人被隱藏瞭,他們是誰?它說對不起,他們已經付費瞭,他們不讓你看見他是誰。那我覺得LinkedIn實在太聰明瞭,它瞭解人心。它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它也許知道你在等,所以它為自己開發瞭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
現在你再回想一下你正在使用的微信,微信會告訴你這些嗎?你知道發出來一張照片有多少人在看嗎?可能你沒有概念,你一開心就發瞭。我前兩天發瞭一條朋友圈,有6個人點贊。也就是說有6個人願意告訴我,他們經過瞭我的窗前。
那我實際有多少好友呢?1366個。
如果微信能夠向我們發出這樣的信號的話,可能你會猶豫一下。隻有6個人理我,我還該不該發呢?或者說有1366個人同時看著你,你可能路都不會走瞭。但是微信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暗示過任何這樣的信息,以至於我們所有的人都在盲用這個產品。
微信整個的開發其實是回到瞭原點,把最簡單的給你用,但是在保護隱私、在培養你的數字產品修養上面,他們幾乎沒有負任何責任。當我發出這條朋友圈的時候,它不僅僅是一次表達,我們每個人應該要去瞭解,可以觀看的受眾的體量到底有多大。這樣一種體量如果能讓人意識到的話,那對於我們今天如何安全地使用網絡,對於人的隱私保護就會特別有幫助。
在虛擬世界我們會不想遇到一些人。但在真實的世界裡面我們其實想相遇很多人。我第一次去洛杉磯的時候非常激動,因為洛杉磯對我來說就是八卦新聞。
所有的明星都住在洛杉磯,一不小心你就會碰見誰在你旁邊買菜,這實在是一個讓人非常非常興奮的事情。後來我在好萊塢附近住瞭三個月。
但我從來沒有碰到過明星。我每天碰到很多遊客,這些遊客都好像來找恐龍一樣。因為地上有明星在水泥上按的手印、簽名什麼的,他們像考古科學傢一樣發現一個個恐龍的遺跡。
而洛杉磯不應該是這樣的,洛杉磯應該是有很多明星,甚至讓你感受到那些明星就在身邊,這座城市對我來說才有意思。
後來我就想,那我可以為洛杉磯做一點什麼?也許我可以把所有八卦的消息收集起來,它終歸是有時間、地點和人物的。有這三個信息,就可以形成一個時空矩陣。
這樣沿著日落大道走來,我們就會知道誰從這兒經過,誰曾在這裡跟誰在一起,在哪個年代。這是一個虛擬空間,帶上手機,手機有GPS地理信號,隨著你在空間移動,我們就可以虛擬地去相遇曾經這裡的人,知道油煙靜電機誰曾經也在這裡。
於是我就設計瞭這樣一個軟件,當你在洛杉磯開啟它,走到有些地方手機就會告訴你,嘿,誰正在離你越來越近。
比如此刻你在手機上看到赫本,就說明她曾經在附近發表過演講。你說你太老瞭,我跟你不是一代的,那你可以滑動右邊的時間滑條,選擇前往另一個時代。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跟物理的空間更加親近,雖然實際上非常地陌生。我總覺得這樣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會更有意思。
在美國生活的時候,我最喜歡做的就是開車出去旅行。我最想去的城市之一就是西雅圖。西雅圖被稱為音樂之城,這個城市發生瞭很多樂隊的故事。很多樂隊在這裡誕生,很多歌手在這裡成名或者死亡。
但是當你開車走在城市裡,你擁有的隻是一張無聲的地圖。於是我在想,為什麼一個音樂的城市隻給每個遊客一張相同的地圖?地圖可以聽見聲音嗎?
那我怎麼樣解決呢?我想我可以把曾經發生在西雅圖的音樂事件、在這裡誕生的音樂,定點標記在這個城市不同的角落,讓每一首音樂占有一個空間。
就像我現在站在這塊圓的地毯上一樣,我隻要站在這裡,這首歌就歸我,這個圓的大小取決於歌曲的長度。
當每首歌擁有瞭自己的空間,我們根據歷史記錄賦予它地點,整個城市的街道就成為瞭一個可以穿越的音樂長廊。而且聲音會互相疊加,互相有機會轉換。隨著你一邊開車,你就像在實體空間裡面做DJ一樣,可以自己混響音樂。
然後我做瞭一個原型,自己開車去體驗瞭一把。左邊是我在開車,右邊是我所在的位置。
油煙處理機價格
每個人開車穿越這些街道,由於他的路線不同,都會由自己的路線組合而成不同的西雅圖音樂。
回到中國以後,我們國傢有很多讓我作為中國人都非常困惑的東西。比如說,中藥、太極,比如廣東人會說這個東西熱氣,那個東西有涼氣,你經常不知道這個氣到底何在。面對中國這種很懸的、古老的文化,我經常會手足無措、不能理解。我希望用我的方式去解讀它。
然後我就針對太極,去收集瞭一個打陳式太極拳的人的手腳的移動數據,我希望可以看見那個看不見的文化的形狀。開始的時候我們把數據放到軟件裡面去,它就隻能畫幾個線,我自己也沒看懂。
現在很多人在談數據的可視化、視覺化,這些東西都能看見,但你看得懂嗎?其實你看不懂。我們想瞭很久怎麼樣才能夠看得懂,這件事我們研究瞭很久,換顏色換線條。
所以有時候可見的東西,反而會讓人越看越不明白。最後我們發現,手和腳在有些點上面停留的時間比較長。也就是說太極不僅僅關乎移動,可能還和停頓、韻律有關系。
我們把這個韻律就轉向瞭深淺的變化。有瞭這樣一個深淺的變化,它就有瞭一點國畫的感覺。那我們就讓太極來畫一幅國畫吧。
靜電除油機
這幅國畫畫好以後我其實認為它沒什麼用,我就把它上傳到優酷上面,也沒管它。到昨天給一席的工作人員看的時候,發現竟然有這麼多人看。那很奇怪,這個東西連我自己都不看,有3000多人看。誰在看它呢?仔細一看發現,都是搞太極的人在看。
為什麼自己搞太極的人,還要看我這個不懂太極的人做的東西呢?我想這段視頻可能讓熟悉太極拳的人,看到瞭沒有見過的太極拳的風景。
我是一個在中國教書的人,我身在大學中,但是我也想知道我所熟悉的大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常常通過上網去瞭解我的學校究竟發生瞭什麼。但如果你去看中國各大藝術院校的網頁的話,你基本是看不到學生的,看到的都是領導,領導在開會。
換一所學校,還是領導在開會。
通過這種方式,我確實很難理解我所身處的這所學校在發生著什麼。
於是我就把各個大學的網站,中國的美術學院,還有美國的和英國的藝術院校的機構圖譜,以及公佈的機構信息下載下來,我想看一下這些學校的院系結構有什麼不同。
分完以後你就看到各個學校真的長得挺奇怪的。從結構來說,它們就像是不同的生物一樣。對比一下,左邊是中國的一所美術學院,右邊是兩所美國的美術院校。這三所學校一比較,你看一下咱中國有多少院長。
我們把所有的院系拉出來看一看,每個學校就有瞭自己的樣子。你可以看到左邊都是中國的學校,右邊都是英國的和美國的學校。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
整體比較而言,你會發現,美國的學校都很“小”,左邊的中國院校都很“大”,那為什麼我們這麼“大”,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層級呢。作為一個專業老師來說,這個圖也能夠幫我明白,我自己在什麼位置上。我們還做瞭一個動態的效果,希望你們能看到每個大學就像一個活體一樣,可以看到它在怎樣的變化。
後來我就把這樣一個景觀放在瞭一次中國設計教育的展覽上面。我想提供大傢另外一種去觀察中國和國際藝術教育的角度。
回到國內經常可以跟父母在一起,跟父母在一起有一個頭疼的事情,就是過春節你一定要回去,而且你得陪他吃年夜飯,你得陪他看電視,一看看5個小時,並且每年你都覺得看的是一樣的。
每年春節晚會,大傢都覺得是一樣的。我就在想它是不是真的一樣?我希望以一種更鳥瞰的方式看春晚。我們可以先把這個朱軍都縮小,獲得一個宏觀的景觀再來看。
然後我就用一段段代碼把每秒鐘的春晚視頻吃進瞭我的電腦裡面。
這是2012年的春晚的開頭15分鐘。
這個是中國春晚的30年,最右邊是2012年,最左邊是1983年,左上角那大片藍紫色是一段當年的手工動畫。你會看到春晚整體越來越紅瞭。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
如果你再仔細看會看到更多的信息,你會看到春晚的變化其實也是中國電視技術的變化。比如剪輯速度、屏幕、現場燈光等等都在變化。這背後隱藏瞭非常多的因素。我想這應該是你人生第一次這樣看電視。
當我們把年份打破,把每一秒按照顏色來排列的時候,這就是整個春晚的色彩。
那我們最後再改變這個時間線會是什麼樣子呢?如果你這樣去看的話,你會看到一個宇宙,像一個瞳孔一樣。
如果把每年的春晚都像蚊香一樣卷起來的話,它就是這樣的。你會看到每年春晚是不是很不一樣?但你總覺得它是一樣的。我覺得這對春晚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話題,你們為什麼每年都那麼努力,做的都那麼不一樣,大傢覺得還是一樣?
這是我小時候。我回到中國以後,非常希望能夠努力地工作,讓我父母開心。我爸爸是一個畫傢,他一直都想在全國美展獲獎。我很小的時候就跟他去看美展,但我爸爸沒有獲過獎,所以我想我應該去獲得一次,讓他開心。
剛好2014年我在中國美院開會,全國美展的油畫獲獎作品就在杭州舉辦展覽,我就專門去看瞭一下。我們總要看一下隔壁傢小明到底有多優秀是吧?剛進展廳的時候,我旁邊同行的人就跟我說,你知道嗎,這個是有規律的,今年沙發上的女人特別多。
我一看,這個人還說得挺準的。
走兩步,我又發現一個女人在沙發上。
再走兩步,還有。
實際還不止這些。那天我看完以後就有點懵瞭,難道這是一個新的趨勢嗎?
而且我知道一個被我證實瞭的老的趨勢,就是隻要畫豐收,比如少數民族在豐收,或者說是老大娘、老大伯在撿麥子什麼的,也容易獲獎。
後來我在想那到底是不是有規律呢?我和我的學生,還有包括我的同事們一起努力,在圖書館裡一本一本去找當年每一屆全國美展的獲獎作品資料。最後歷經半個月的搜集和掃描,一共整理瞭2276張獲獎作品。
我們首先最好奇的是,什麼顏色的作品最容易獲獎呢?我們把作品進行瞭顏色的分類。最後發現,如果說下面這個畫面是立體的,在黃紅色的那個區應該可以堆起來非常非常厚的作品,它們都集中在這個顏色。這是第一個發現。
那應該畫什麼題材呢?應該畫多大呢?這就是按照每一張畫的大小進行分類的。當你這樣一分類的話,你會感嘆,畫大的畫有那麼大,畫小的畫那麼小,小到隻有一張A4紙大。然後你會發現右下角畫得特別大的,都是革命題材。
看到這張圖的時候我們以為是數據出錯瞭,因為有兩張特別像。一查發現,看著很像,實際上是兩張畫。也就是說這個藝術傢他在十年裡面畫瞭兩張非常相似的畫,都獲得瞭國傢藝術的獎項。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是做設計的,我們不可能用同一個設計稿在同一個獎項去評兩次獎。
這種情況是不是少見呢?我們發現他不是唯一的。這個人拿瞭三次獎。
於是我們就把多次獲獎者的作品全部都找出來,現在你看到一縱列就是一個人的作品。像不像?大傢可以自己去判斷。
(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還有一個問題也很重要,什麼樣的年齡更容易獲獎?看完這個結果我很欣慰,我離最高峰的獲獎年齡還有十年時間。同時你也會看到,全國美展正在成為一個接近退休的人的展覽。
那天我們做完這些數據分析以後,就發佈在公眾號上。後來來自全國美院的同事都跟我說,你刷屏瞭。既然大傢都喜歡,而這個數據又是我們從公共空間獲得的公共的數據,就應該把它分享給所有人。而且我們得到的結論也是有限的,有人還可以從這個數據中發現更多的秘密。
所以我們把它發佈到瞭網上。這個交互的網站叫做Award Puzzle,找到這個網站以後你可以自己去探索更多的秘密。總的來說,這個平臺是這樣玩的。
結論就是,統計性地來說,如果你這樣畫肯定能贏:一個少數民族婦女坐在窗前的沙發上,旁邊最好還有一頭牛。
這個網站的設計幫助我們贏得瞭 Science 雜志去年主辦的數據故事比賽,跟我們一起獲獎的是美國國傢實驗室NASA、拉莫斯國傢實驗室,還有Climate.gov國傢氣象實驗室。
我們當時看到他們公佈結果的時候非常地震驚。因為我開啟這件事情僅僅是想得一個獎,結果最後我們跟科學傢一起獲獎。他們用的是航天的數據、太空的數據,而我用的僅僅是網上和書裡搜集的一些圖片的數據而已。我沒有大數據,我的數據非常小。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其實跟我們沒有什麼關系。但是我們有一些小數據。我們做的事情讓我想到瞭日本一個當代藝術傢關根伸夫的作品。
他就是在地上挖個坑,把坑裡面的土再堆起來給你看。實際上他讓你看到什麼呢?這個草地表象背後的本質。這可以讓你看很久,它看起來好像比草地還要豐富。
而我們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把你靠肉眼觀察,無論多麼辛苦都看不到的東西,想辦法轉化為你能看到的,並且願意看的東西。
謝謝大傢。
(推薦人/明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9075C54FF56B41C3
原標題:把每年的春晚都像蚊香一樣卷起來,結果令人出乎意料!
來源:一席(ID:yixiclub)
作者:向帆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其實跟我們沒有什麼關系。但是我們有一些小數據。
秘密的設計
謝謝大傢來,我叫向帆。我們現在每天都聽到人們在談大數據,大傢都覺得大數據特別地神奇。但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大數據跟你有什麼關系?你可以買大數據嗎?你傢的硬盤可以放下大數據嗎?你從來不能擁有大數據,大數據不是你的。
你可以說我不需要擁有大數據,我總可以用吧。但如果你不會寫代碼,其實你也不會用。那你說我是一個用戶啊。對,我們共同擁有一個名字,叫用戶。而用戶有什麼權利呢?用戶隻能是選擇給錢或者不給錢,用收費的還是免費的。
給錢也行,但你不覺得是人傢開發什麼你就用什麼嗎?它能滿足你的願望嗎?往往有時候我們還沒有願望的時候,它們就被開發出來瞭,然後我們就跟著有瞭願望。比如說我們按照微信規定的方式開始遊玩,因為那個遊戲是他們發明的。
所以我一直在想,其實到現在為止,這些軟件並沒有解決我內心很多真正想解決的問題。社交軟件最多解決的就是社交,無法改我變內心的焦慮。
我是清華大學的老師,我最焦慮的是什麼?我最焦慮的就是我經常上課的時候,學生都看著我,就像你們現在都看著我一樣,但我不知道他們是誰。我對他們一無所知。
這個事情我應該怎麼辦呢?在很多年前我就想瞭一個辦法。那個時候他們都用QQ,我想QQ有可能是真實的他們。後來我指導2010年的畢業生王贏用QQ班群裡的數據來做瞭一個畢業設計。
比如說你可以觀察一個同學的在線時長,他有太陽、月亮、星星,如果他有很多太陽的話就是他經常在線;另外看看他們QQ有多少朋友、他在班群裡面是不是經常發言。我讓他幫我跟蹤幾個月,看看我們能看到什麼。
我們獲得這些班級的數據以後,就把它轉化瞭一下形態。女生是粉紅色的,男生是藍色的。如果他的好友越多,他的身體就會越胖。如果他在線的時間越長,他的頭發就越長。我們還做瞭一個圓圈的嘴,如果他特別愛發言,嘴巴就會越大。這樣我們就可以組合出來班裡有一些什麼樣的人物。
結果我們就看到這樣一班小怪物。雖然大傢看上去都是一樣的同學,實際上人人都非常不一樣。
尤其不一樣的,比如說這三個同學。
左邊第一個,是個美女,不上網也有很多朋友。中間那個男生他特別愛講話,而且他特別愛上網,但沒人跟他交朋友。然後右邊這個女生,她又有朋友,又愛上網,但她就是不說話。你會覺得她很神秘,你會奇怪她這朋友怎麼交的呢,不說話還能有這麼多朋友。是不是很好玩?
這種方式讓我們都覺得特別有趣,就是這樣一個小遊戲,可以讓你看到眼前的人背後的性格,作為老師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方式。
同時我也有許多自己的煩惱。很久以前我就會在深夜裡寫博客,我堅持寫瞭一段時間。有一次我的師兄跟我說,你知道嗎?有一些網站,你去拷貝一段代碼,你不用學代碼,你拷貝一段然後把它埋進去,你就可以知道誰來看過你的博客。
我當時聽完心裡一驚。我想,真的嗎?如果有那麼好的話,那我也許可以看一看,有一個人他是不是來看過我的博客。這個代碼非常神奇,隻要拷貝粘貼就好瞭,就可以跟蹤來看我博客的人。
我可以看他們看得非常清楚。比如說他是幾點來的,從哪來的,他是什麼電腦,他的瀏覽器是什麼版本的,他使用瞭什麼樣的電信服務,還有他來瞭以後在我的網站上瀏覽瞭哪些頁面。
這是一個等待的地方。我可以去觀察,他是不是從我希望的那個城市來,從我希望的那臺電腦來,他的工作性質可能決定他用什麼樣的系統。我希望他能出現。我大概等瞭一年多,確實等到瞭不少人。像有些人他會老來,但是我不知道他是誰。
後來我發現有一個人,也就是下面我標方框的那個人,她來自於成都,用一臺比較舊的電腦,還在用Windows XP。這個系統已經早就被替換瞭,已經沒什麼人用瞭,並且她還在用IE的瀏覽器。這個人最穩定,是來得最勤的、最關心我的一個來訪者。
這個人我可以大概猜到是誰,她應該就是我的媽媽。
這樣一種希望看到來訪者的心態,我不知道大傢有沒有,但有人一定有相同的感受,我估計他就是LinkedIn的開發者。
比如我登錄LinkedIn的時候,它會告訴我,這段時間有7個人來看過你。這7個人是誰啊?你可能特別想知道。
然後它就給你看照片。這4個人是誰誰誰,我大概都認識。
但是右邊你看有3個灰的人被隱藏瞭,他們是誰?它說對不起,他們已經付費瞭,他們不讓你看見他是誰。那我覺得LinkedIn實在太聰明瞭,它瞭解人心。它知道你心裡在想什麼,它也許知道你在等,所以它為自己開發瞭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
現在你再回想一下你正在使用的微信,微信會告訴你這些嗎?你知道發出來一張照片有多少人在看嗎?可能你沒有概念,你一開心就發瞭。我前兩天發瞭一條朋友圈,有6個人點贊。也就是說有6個人願意告訴我,他們經過瞭我的窗前。
那我實際有多少好友呢?1366個。
如果微信能夠向我們發出這樣的信號的話,可能你會猶豫一下。隻有6個人理我,我還該不該發呢?或者說有1366個人同時看著你,你可能路都不會走瞭。但是微信到目前為止都沒有暗示過任何這樣的信息,以至於我們所有的人都在盲用這個產品。
微信整個的開發其實是回到瞭原點,把最簡單的給你用,但是在保護隱私、在培養你的數字產品修養上面,他們幾乎沒有負任何責任。當我發出這條朋友圈的時候,它不僅僅是一次表達,我們每個人應該要去瞭解,可以觀看的受眾的體量到底有多大。這樣一種體量如果能讓人意識到的話,那對於我們今天如何安全地使用網絡,對於人的隱私保護就會特別有幫助。
在虛擬世界我們會不想遇到一些人。但在真實的世界裡面我們其實想相遇很多人。我第一次去洛杉磯的時候非常激動,因為洛杉磯對我來說就是八卦新聞。
所有的明星都住在洛杉磯,一不小心你就會碰見誰在你旁邊買菜,這實在是一個讓人非常非常興奮的事情。後來我在好萊塢附近住瞭三個月。
但我從來沒有碰到過明星。我每天碰到很多遊客,這些遊客都好像來找恐龍一樣。因為地上有明星在水泥上按的手印、簽名什麼的,他們像考古科學傢一樣發現一個個恐龍的遺跡。
而洛杉磯不應該是這樣的,洛杉磯應該是有很多明星,甚至讓你感受到那些明星就在身邊,這座城市對我來說才有意思。
後來我就想,那我可以為洛杉磯做一點什麼?也許我可以把所有八卦的消息收集起來,它終歸是有時間、地點和人物的。有這三個信息,就可以形成一個時空矩陣。
這樣沿著日落大道走來,我們就會知道誰從這兒經過,誰曾在這裡跟誰在一起,在哪個年代。這是一個虛擬空間,帶上手機,手機有GPS地理信號,隨著你在空間移動,我們就可以虛擬地去相遇曾經這裡的人,知道油煙靜電機誰曾經也在這裡。
於是我就設計瞭這樣一個軟件,當你在洛杉磯開啟它,走到有些地方手機就會告訴你,嘿,誰正在離你越來越近。
比如此刻你在手機上看到赫本,就說明她曾經在附近發表過演講。你說你太老瞭,我跟你不是一代的,那你可以滑動右邊的時間滑條,選擇前往另一個時代。
通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跟物理的空間更加親近,雖然實際上非常地陌生。我總覺得這樣一種探索世界的方式會更有意思。
在美國生活的時候,我最喜歡做的就是開車出去旅行。我最想去的城市之一就是西雅圖。西雅圖被稱為音樂之城,這個城市發生瞭很多樂隊的故事。很多樂隊在這裡誕生,很多歌手在這裡成名或者死亡。
但是當你開車走在城市裡,你擁有的隻是一張無聲的地圖。於是我在想,為什麼一個音樂的城市隻給每個遊客一張相同的地圖?地圖可以聽見聲音嗎?
那我怎麼樣解決呢?我想我可以把曾經發生在西雅圖的音樂事件、在這裡誕生的音樂,定點標記在這個城市不同的角落,讓每一首音樂占有一個空間。
就像我現在站在這塊圓的地毯上一樣,我隻要站在這裡,這首歌就歸我,這個圓的大小取決於歌曲的長度。
當每首歌擁有瞭自己的空間,我們根據歷史記錄賦予它地點,整個城市的街道就成為瞭一個可以穿越的音樂長廊。而且聲音會互相疊加,互相有機會轉換。隨著你一邊開車,你就像在實體空間裡面做DJ一樣,可以自己混響音樂。
然後我做瞭一個原型,自己開車去體驗瞭一把。左邊是我在開車,右邊是我所在的位置。
油煙處理機價格
每個人開車穿越這些街道,由於他的路線不同,都會由自己的路線組合而成不同的西雅圖音樂。
回到中國以後,我們國傢有很多讓我作為中國人都非常困惑的東西。比如說,中藥、太極,比如廣東人會說這個東西熱氣,那個東西有涼氣,你經常不知道這個氣到底何在。面對中國這種很懸的、古老的文化,我經常會手足無措、不能理解。我希望用我的方式去解讀它。
然後我就針對太極,去收集瞭一個打陳式太極拳的人的手腳的移動數據,我希望可以看見那個看不見的文化的形狀。開始的時候我們把數據放到軟件裡面去,它就隻能畫幾個線,我自己也沒看懂。
現在很多人在談數據的可視化、視覺化,這些東西都能看見,但你看得懂嗎?其實你看不懂。我們想瞭很久怎麼樣才能夠看得懂,這件事我們研究瞭很久,換顏色換線條。
所以有時候可見的東西,反而會讓人越看越不明白。最後我們發現,手和腳在有些點上面停留的時間比較長。也就是說太極不僅僅關乎移動,可能還和停頓、韻律有關系。
我們把這個韻律就轉向瞭深淺的變化。有瞭這樣一個深淺的變化,它就有瞭一點國畫的感覺。那我們就讓太極來畫一幅國畫吧。
靜電除油機
這幅國畫畫好以後我其實認為它沒什麼用,我就把它上傳到優酷上面,也沒管它。到昨天給一席的工作人員看的時候,發現竟然有這麼多人看。那很奇怪,這個東西連我自己都不看,有3000多人看。誰在看它呢?仔細一看發現,都是搞太極的人在看。
為什麼自己搞太極的人,還要看我這個不懂太極的人做的東西呢?我想這段視頻可能讓熟悉太極拳的人,看到瞭沒有見過的太極拳的風景。
我是一個在中國教書的人,我身在大學中,但是我也想知道我所熟悉的大學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常常通過上網去瞭解我的學校究竟發生瞭什麼。但如果你去看中國各大藝術院校的網頁的話,你基本是看不到學生的,看到的都是領導,領導在開會。
換一所學校,還是領導在開會。
通過這種方式,我確實很難理解我所身處的這所學校在發生著什麼。
於是我就把各個大學的網站,中國的美術學院,還有美國的和英國的藝術院校的機構圖譜,以及公佈的機構信息下載下來,我想看一下這些學校的院系結構有什麼不同。
分完以後你就看到各個學校真的長得挺奇怪的。從結構來說,它們就像是不同的生物一樣。對比一下,左邊是中國的一所美術學院,右邊是兩所美國的美術院校。這三所學校一比較,你看一下咱中國有多少院長。
我們把所有的院系拉出來看一看,每個學校就有瞭自己的樣子。你可以看到左邊都是中國的學校,右邊都是英國的和美國的學校。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
整體比較而言,你會發現,美國的學校都很“小”,左邊的中國院校都很“大”,那為什麼我們這麼“大”,為什麼我們有這麼多層級呢。作為一個專業老師來說,這個圖也能夠幫我明白,我自己在什麼位置上。我們還做瞭一個動態的效果,希望你們能看到每個大學就像一個活體一樣,可以看到它在怎樣的變化。
後來我就把這樣一個景觀放在瞭一次中國設計教育的展覽上面。我想提供大傢另外一種去觀察中國和國際藝術教育的角度。
回到國內經常可以跟父母在一起,跟父母在一起有一個頭疼的事情,就是過春節你一定要回去,而且你得陪他吃年夜飯,你得陪他看電視,一看看5個小時,並且每年你都覺得看的是一樣的。
每年春節晚會,大傢都覺得是一樣的。我就在想它是不是真的一樣?我希望以一種更鳥瞰的方式看春晚。我們可以先把這個朱軍都縮小,獲得一個宏觀的景觀再來看。
然後我就用一段段代碼把每秒鐘的春晚視頻吃進瞭我的電腦裡面。
這是2012年的春晚的開頭15分鐘。
這個是中國春晚的30年,最右邊是2012年,最左邊是1983年,左上角那大片藍紫色是一段當年的手工動畫。你會看到春晚整體越來越紅瞭。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
如果你再仔細看會看到更多的信息,你會看到春晚的變化其實也是中國電視技術的變化。比如剪輯速度、屏幕、現場燈光等等都在變化。這背後隱藏瞭非常多的因素。我想這應該是你人生第一次這樣看電視。
當我們把年份打破,把每一秒按照顏色來排列的時候,這就是整個春晚的色彩。
那我們最後再改變這個時間線會是什麼樣子呢?如果你這樣去看的話,你會看到一個宇宙,像一個瞳孔一樣。
如果把每年的春晚都像蚊香一樣卷起來的話,它就是這樣的。你會看到每年春晚是不是很不一樣?但你總覺得它是一樣的。我覺得這對春晚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話題,你們為什麼每年都那麼努力,做的都那麼不一樣,大傢覺得還是一樣?
這是我小時候。我回到中國以後,非常希望能夠努力地工作,讓我父母開心。我爸爸是一個畫傢,他一直都想在全國美展獲獎。我很小的時候就跟他去看美展,但我爸爸沒有獲過獎,所以我想我應該去獲得一次,讓他開心。
剛好2014年我在中國美院開會,全國美展的油畫獲獎作品就在杭州舉辦展覽,我就專門去看瞭一下。我們總要看一下隔壁傢小明到底有多優秀是吧?剛進展廳的時候,我旁邊同行的人就跟我說,你知道嗎,這個是有規律的,今年沙發上的女人特別多。
我一看,這個人還說得挺準的。
走兩步,我又發現一個女人在沙發上。
再走兩步,還有。
實際還不止這些。那天我看完以後就有點懵瞭,難道這是一個新的趨勢嗎?
而且我知道一個被我證實瞭的老的趨勢,就是隻要畫豐收,比如少數民族在豐收,或者說是老大娘、老大伯在撿麥子什麼的,也容易獲獎。
後來我在想那到底是不是有規律呢?我和我的學生,還有包括我的同事們一起努力,在圖書館裡一本一本去找當年每一屆全國美展的獲獎作品資料。最後歷經半個月的搜集和掃描,一共整理瞭2276張獲獎作品。
我們首先最好奇的是,什麼顏色的作品最容易獲獎呢?我們把作品進行瞭顏色的分類。最後發現,如果說下面這個畫面是立體的,在黃紅色的那個區應該可以堆起來非常非常厚的作品,它們都集中在這個顏色。這是第一個發現。
那應該畫什麼題材呢?應該畫多大呢?這就是按照每一張畫的大小進行分類的。當你這樣一分類的話,你會感嘆,畫大的畫有那麼大,畫小的畫那麼小,小到隻有一張A4紙大。然後你會發現右下角畫得特別大的,都是革命題材。
看到這張圖的時候我們以為是數據出錯瞭,因為有兩張特別像。一查發現,看著很像,實際上是兩張畫。也就是說這個藝術傢他在十年裡面畫瞭兩張非常相似的畫,都獲得瞭國傢藝術的獎項。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是做設計的,我們不可能用同一個設計稿在同一個獎項去評兩次獎。
這種情況是不是少見呢?我們發現他不是唯一的。這個人拿瞭三次獎。
於是我們就把多次獲獎者的作品全部都找出來,現在你看到一縱列就是一個人的作品。像不像?大傢可以自己去判斷。
(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還有一個問題也很重要,什麼樣的年齡更容易獲獎?看完這個結果我很欣慰,我離最高峰的獲獎年齡還有十年時間。同時你也會看到,全國美展正在成為一個接近退休的人的展覽。
那天我們做完這些數據分析以後,就發佈在公眾號上。後來來自全國美院的同事都跟我說,你刷屏瞭。既然大傢都喜歡,而這個數據又是我們從公共空間獲得的公共的數據,就應該把它分享給所有人。而且我們得到的結論也是有限的,有人還可以從這個數據中發現更多的秘密。
所以我們把它發佈到瞭網上。這個交互的網站叫做Award Puzzle,找到這個網站以後你可以自己去探索更多的秘密。總的來說,這個平臺是這樣玩的。
結論就是,統計性地來說,如果你這樣畫肯定能贏:一個少數民族婦女坐在窗前的沙發上,旁邊最好還有一頭牛。
這個網站的設計幫助我們贏得瞭 Science 雜志去年主辦的數據故事比賽,跟我們一起獲獎的是美國國傢實驗室NASA、拉莫斯國傢實驗室,還有Climate.gov國傢氣象實驗室。
我們當時看到他們公佈結果的時候非常地震驚。因為我開啟這件事情僅僅是想得一個獎,結果最後我們跟科學傢一起獲獎。他們用的是航天的數據、太空的數據,而我用的僅僅是網上和書裡搜集的一些圖片的數據而已。我沒有大數據,我的數據非常小。
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其實跟我們沒有什麼關系。但是我們有一些小數據。我們做的事情讓我想到瞭日本一個當代藝術傢關根伸夫的作品。
他就是在地上挖個坑,把坑裡面的土再堆起來給你看。實際上他讓你看到什麼呢?這個草地表象背後的本質。這可以讓你看很久,它看起來好像比草地還要豐富。
而我們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把你靠肉眼觀察,無論多麼辛苦都看不到的東西,想辦法轉化為你能看到的,並且願意看的東西。
謝謝大傢。
(推薦人/明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本文由入駐搜狐號的作者撰寫,除搜狐官方賬號外,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場。
閱讀 ()
9075C54FF56B41C3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